车e兴怎么查询余额?手把手教你查ETC卡内剩余金额
5
2025-05-06
提到担保权人和担保人,很多朋友可能有点懵,这两个词听着挺像,但实际角色完全不同。简单来说,担保权人就是借钱时享受保障的那一方,而担保人则是为债务承担风险的人。比如老王找银行贷款买房,银行要求老张做担保,这时候银行就是担保权人,老张就成了担保人。不过啊,这里面的门道可不止这么简单,像担保物怎么处理、还不上钱时谁先担责这些细节,很多人容易搞混。咱们今天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,保证大家看完能分得清这两者的本质区别。
先说说最核心的差异吧。担保权人通常是债权人,也就是把钱借出去的那一方,比如银行、网贷平台或者个人放贷者。他们最大的权利就是当借款人违约时,能通过处理担保物来挽回损失。反过来,担保人的身份就微妙多了——他们可能是借款人的亲戚朋友,甚至是用自己房子车子做抵押的第三方。
举个真实的例子:去年隔壁老李帮侄子担保买车,结果侄子失业还不上车贷,银行直接冻结了老李的定期存款。这里银行作为担保权人行使了权利,而老李作为担保人却要承担连带责任。所以说啊,签担保合同前得想清楚,这可不是简单的"帮忙签个字"的事情。
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担保权人其实有严格的义务规范。比如他们不能随意处置担保物,必须走法定程序。去年有个新闻,某借贷公司未经允许就把担保人的金条卖了,最后被判赔偿损失。这说明法律对担保权人的约束还是挺严的。
而担保人的义务就复杂多了:
不过也有例外情况。记得前阵子碰到个案例吗?王女士用自己的商铺为朋友担保借款,后来发现朋友早就转移了财产。这时候根据《民法典》,如果担保权人明知借款人资信有问题还放贷,担保人是可以主张免责的。所以说啊,权利义务的边界真的需要专业人士帮忙把关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这里有个特别容易踩坑的地方——很多人以为担保人只要签个字就完事了。其实不同类型的担保责任天差地别。比如最常见的两种:
一般保证:债权人必须先把借款人告上法庭,并且执行完所有财产后,才能找担保人要钱
连带责任保证:债权人可以直接跳过借款人,让担保人还钱
去年有个统计数据显示,超过60%的担保纠纷都是因为当事人没搞清楚自己签的是哪种担保。有个做建材生意的老板,就是因为在连带责任担保书上签了字,结果合作伙伴跑路后,他不得不变卖厂房还债。
现在年轻人贷款买房时,经常会遇到父母做共同借款人的情况。这时候银行作为担保权人,其实同时享有了房屋抵押权和父母的信用担保。但很多人没意识到,如果月供断缴,银行不仅会收房,还能要求父母用其他财产补足差额。
再比如常见的车贷担保:
最近听说个有意思的案例,某网红用粉丝送的奢侈品包包做担保借钱,结果因为包包是仿品引发纠纷。这提醒我们,担保物的合法性也是关键问题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作为担保权人,要特别注意审查担保物的真实价值。去年某银行就吃过亏,给估值300万的厂房放贷200万,结果执行时发现厂房早就被抵押过三次。现在他们学聪明了,要求必须做抵押物溯源调查。
对担保人来说,防范风险的核心是四个不要:
有个做餐饮的老板跟我聊过,他现在帮人担保前必做三件事:查对方征信、签反担保协议、要求提供实物抵押。这招确实管用,去年成功躲过了两起担保雷区。
有时候情况会比想象的复杂。比如夫妻间互相担保,离婚后债务怎么算?根据最新司法解释,如果担保发生在婚姻存续期间,债权人有权向任何一方追偿。但如果是离婚后才发生的担保,就要看具体资金用途了。
还有个容易忽略的点是公司担保。很多小微企业主用公司名义为个人债务担保,结果导致公司账户被冻结。去年《公司法》修订后,明确要求这类担保必须经股东会决议,这给企业家们提了个醒。
总之啊,担保权人和担保人的区别就像硬币的两面,看似紧密相连实则立场对立。无论是作为哪一方,都要牢记风险与责任并存的原则。下次遇到需要签字的担保文件时,不妨先深呼吸三次,把合同条款逐条看明白。毕竟在钱的问题上,小心驶得万年船啊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