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身一个人怎么贷款?5个实用技巧助你轻松搞定
4
2025-05-05
哎,最近收到读者私信问"2020年上海公积金最低标准到底咋算的",说实话这事儿看起来简单,仔细琢磨还真有不少门道。今天咱们就唠唠这个事,顺便帮大家算笔明白账。其实啊,公积金就像存钱罐,但得按规矩往里头塞钱。记得2020年调整那会儿,好多小伙伴都被新标准整懵了,有人发现到手工钱少了还急得直跳脚。别急,咱们从头捋捋这个标准怎么回事,顺便说说现在还能怎么规划。
先说说背景吧。2020年4月份,上海人社局悄没声儿地发了通知,把最低工资标准从2480元提到了2480元(哎?这数字没变啊?)。不过仔细看细则才发现,原来是把社保公积金缴纳基数给分开了算。以前都是按最低工资标准直接乘比例,现在改成单独规定缴纳基数下限,这招玩得真是妙。
这一刀下去,企业和个人每月能少缴(2480-1736)×7%×2≈104块。对企业来说是减负,但对咱打工人来说,到手的钱虽然多了,公积金账户进账却少了。当时就有网友吐槽:"这不就是变相降福利嘛!"
说到具体变化,得用实例才明白。假设老王月薪8000,单位按最低标准给他交公积金:
调整前每月缴存额:2480×7%×2347.2元
上图为网友分享
调整后直接腰斩:1736×7%×2≈243元
这么一算,老王每月公积金账户少进104块,但到手工资多了52块。这就得看个人怎么选了,是要现钱还是长期积累。当时还有人发现个怪现象——月薪低于2480的,反而要按2480的70%来交,这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。
首先得明白,公积金不只是存钱这么简单。贷款额度、租房提取这些功能都跟缴存额挂钩。比如想申请公积金贷款,账户余额直接影响能贷多少钱。有人算过,按2020年的新标准,连续交5年的话,贷款额度可能比旧标准少3-5万,这对刚需买房族来说可不是小数目。
再说说租房提取。现在上海年轻人很多都靠这个政策缓解房租压力,但每月能提的额度跟缴存额直接相关。要是单位按最低标准交,可能连房租的三分之一都覆盖不了。有位在静安寺上班的姑娘就跟我说:"每月提的那点钱,还不够付卫生间面积的租金呢!"
上图为网友分享
虽然2020年的调整已成定局,但咱也不是完全没辙。这里教大家几招:
有个在张江做IT的小哥就分享了他的经验:"我跟HR软磨硬泡了三个月,终于同意给我按实际工资的10%交,虽然自己多掏了点钱,但长远看绝对值。"不过要注意,这些操作都得看单位脸色,不是人人都能谈成的。
最近发现有些中介在推"公积金代缴"服务,说是能帮自由职业者挂靠单位。这里得给大家提个醒,这种操作风险极大!去年浦东就查了个案子,某公司虚构劳动关系帮200多人代缴,最后不仅钱打了水漂,还可能要负法律责任。
另外要注意缴费基数每年7月还能调整一次,很多小伙伴都不知道这个时间节点。错过的话又得等一年,等于白白损失了调整机会。建议在每年6月就跟单位确认基数调整事宜,别等黄花菜都凉了才后悔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说到底,公积金这事儿看着简单,里头门道可深了。2020年的调整就像投进池塘的石头,激起的涟漪到现在还没完全消散。咱们普通人能做的,就是吃透政策、量力而行,既要顾眼前的面包,也得为将来的房子打算。下次再遇到调整,可别再两眼一抹黑啦!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