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通胀率多少?最新数据与普通人钱袋子的关系
3
2025-05-05
说到扩张性财政政策,可能很多人会问,这些政策到底是怎么操作的?其实说白了,就是政府通过花更多钱或者少收税来刺激经济。比如咱们常见的基建狂魔模式,还有给企业减税降费这些都属于这个范畴。不过要注意,这些措施可不是随便用的,得看经济是不是真需要打强心针。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,扩张性财政政策到底有哪些具体手段,顺便聊聊这些招数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啥问题。
要说清楚这个问题,得先明白政府手里到底有哪些牌可以打。简单来说,主要就是三个方向:
举个例子,去年某地政府突然说要投资500亿搞智慧城市,这明显就是第一种手段。不过这种操作有个问题——钱从哪来?这时候就可能要发国债或者搞地方债,相当于政府先借钱来花。
可能有人会想,政府搞这些政策跟我月薪5000有什么关系?其实影响还真不小。比如说企业税负降低后,老板可能就有余钱给员工涨工资;要是政府投资建了新产业园,说不定就能带来新的工作机会。
不过这里有个坑要注意,扩张性财政政策用多了容易导致物价上涨。就像往池子里注水,水多了自然水位会涨。前两年美国狂发消费券的时候,超市里的卫生纸价格不就翻着跟头往上涨吗?
上图为网友分享
具体到咱们国家,这些年其实没少用这些政策工具。比如2008年那次著名的四万亿计划,就是典型的扩张性操作。当时政府主要干了这几件事:
不过现在回头看,这些措施虽然当时稳住了经济,但也留下了地方债这个后遗症。所以说任何政策都是双刃剑,关键要看怎么把握这个度。
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,政府为啥不一直用这些刺激政策呢?这里头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博弈。地方政府当然希望多上项目,既能拉动GDP又能搞政绩。但中央要考虑全国经济大盘子,得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。
最近几年有个新变化,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开始往民生领域倾斜。比如增加医保报销比例、提高养老金这些,这招既能让老百姓得实惠,又能促进消费,算是一举两得。
作为平头百姓,怎么在这些政策变化中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?这里给大家支几招:
比如说现在政府要大力推新能源车,相关产业链上的工作机会肯定更多。再比如政府搞老旧小区改造,做建材生意的可能就有钱赚。
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扩张性财政政策还能影响房价走势。当政府大量投资基建时,周边地块价值就会水涨船高。不过这个传导过程可能需要两三年时间,想靠这个炒房的朋友可得算准时间差。
另外还有个冷知识,政府减税政策有时候会"误伤"中产。比如提高个税起征点,看似大家都能少交税,但高收入人群可能通过税收筹划省得更多,这就涉及到政策设计的公平性问题了。
虽然不能预测具体时间节点,但可以确定的是政策工具会越来越精细。比如现在流行的新基建,还有最近开始试点的数字人民币,都可能成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新载体。
有专家提出过"直升机撒钱"的设想,就是直接给全民发数字货币。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虽然见效快,但副作用也大,估计短期内不会大面积推广。
说到底,任何经济政策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。咱们普通人能做的,就是保持敏感度,在政策变化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。毕竟,看懂政府的钱往哪流,就能提前看到财富增长的方向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