存期半年的利息怎么算?手把手教你快速计算技巧
10
2025-05-20
最近收到不少家长私信,说自家孩子拿着手机偷偷申请网贷,急得直跺脚。未成年到底能不能贷款?其实这个问题啊,背后涉及的法律条款和风险隐患还真不少。有些平台打着"零门槛"的旗号吸引青少年,结果闹出欠款纠纷甚至家庭矛盾。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这里头的门道,从法律边界到常见套路,再到家长该怎么应对,咱们慢慢聊透。
翻翻《民法典》第19条,里面清清楚楚写着:不满18周岁的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,大额借贷必须监护人同意。去年有个案子,15岁男孩用妈妈身份证借了3万块买游戏装备,法院最后判定借款合同无效,但平台还是追着家长要钱,你说这叫什么事?
这里要敲黑板了!法律虽然保护未成年人,但实际操作中会遇到这些坑:
上个月邻居家孩子就中了招。某购物App弹出"开通白条送限量皮肤",孩子稀里糊涂点了分期付款,结果300块的皮肤滚成5000多欠款。更离谱的是,催收电话居然打到班主任那里,说什么"不还款就通知全校"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常见的未成年贷款陷阱还有:
张姐跟我说,她发现孩子微信里有陌生转账记录,当时血压就上来了。后来查清楚是孩子借了2000块给同学过生日,这才松了口气。不过这事给我提了个醒,咱们得做好这些防护措施:
要是真摊上事了也别慌,记住这三步:
前两天路过中学门口,奶茶店居然贴着"凭学生证享受分期免息"。现在的商家真是无孔不入,逮着孩子攀比心理做文章。有个00后网友跟我吐槽,他们班过半同学都用过花呗,还觉得"先用后付"特时髦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究其原因,这背后藏着几个社会痛点:
李哥家孩子去年误点了网贷,虽然最后没赔钱,但征信报告上留了污点。今年高考报金融专业差点被刷下来,肠子都悔青了。这里提醒各位家长,如果发现孩子有不良记录:
说到底,未成年贷款这事就像带刺的玫瑰,看着诱人实则扎手。法律虽然给孩子们筑了防护墙,但现实中的漏洞总有人钻空子。咱们做家长的,既要守住孩子的钱袋子,也得教他们正确的消费观。毕竟,真正的财富不是能借到多少钱,而是学会怎么管好手里的每一分钱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