征信黑了会怎么样?如何修复及贷款补救方案
6
2025-05-20
说到银行营销啊,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发传单、送米面油这些老套路。其实吧,现在的银行早就玩出花了——线下网点搞智能设备体验活动,线上直播间直接教用户买理财,连客户经理的朋友圈都成了产品推荐的黄金广告位。不过话说回来,传统手段真的过时了吗?倒也不是,像社区老年人理财讲座这种接地气的活动,效果反而比线上广告来得更直接。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,银行怎么把线下活动和数字工具拧成一股绳,让客户既觉得亲切又感受到科技感。
别看现在都在说数字化转型,其实网点依然是银行营销的桥头堡。上周路过某银行,他们在大厅摆了台智能柜员机,旁边站着穿玩偶服的工作人员,手把手教大爷大妈操作。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,可比手机银行弹窗推送管用多了。
不过要注意啊,搞线下活动最怕自嗨式营销。有次看到某银行在商场做推广,摆个易拉宝就让路人扫码下载APP,结果工作人员自己都在低头玩手机。这种不走心的营销,还不如把预算省下来给客户发微信红包呢。
现在年轻人打开银行APP的频率,可能比去网点还勤快。有个数据挺有意思的——某股份制银行把短视频客服植入APP后,基金产品的购买转化率直接翻倍。客户遇到问题不用打电话,点开30秒小视频就能搞明白。
这里头有几个关键点值得说说:1. 短视频内容要碎片化,比如"1分钟看懂定投"2. 直播不能光讲产品,得穿插抽奖和情景剧3. 精准推送要把握好度,别让客户觉得被监控
上图为网友分享
不过话说回来,线上营销最怕什么?用力过猛啊!前两天收到条短信说"您有20万信用贷待领取",点开才发现要重新提交全套资料。这种套路玩多了,客户迟早把APP卸载了。
现在银行搞营销有个怪圈:要么拼命推新产品,要么打价格战降利率。其实客户真正在意的,是那种被懂得的感觉。就像有的银行会根据客户流水,自动推荐适合的零钱理财,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服务才是高级玩法。
记得有次去银行办业务,客户经理看了眼我的账户就说:"您这消费习惯适合我们的旅行主题信用卡,境外消费返现3%呢。"这种走心推荐,可比群发营销短信高明多了。
现在银行玩跨界真是越来越野了,有跟奶茶店联名出储蓄卡的,还有跟游戏公司合作搞虚拟信用卡的。这种营销手段妙在哪呢?它把金融产品植入生活场景,让客户在喝奶茶、打游戏的时候自然接触银行服务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不过跨界也有风险,去年某银行跟网红餐厅合作,结果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被连带吐槽。所以说选合作伙伴得擦亮眼,品牌调性相符比流量更重要。另外活动设计要有延续性,别搞得像一锤子买卖。
现在银行手里握着海量数据,但怎么用好真是个技术活。有个城商行的案例挺有意思,他们通过分析代发工资客户的消费记录,在每月工资到账后三天内推送定制理财方案,产品签约率直接提升40%。
不过数据应用要注意隐私保护这条红线。之前有银行因为过度收集客户信息被约谈,这就得不偿失了。比较好的做法是,在客户授权基础上做标签化管理,比如"亲子客群""养老客群"这种分类。
虽然不能预测具体时间节点,但有些趋势已经显现。比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,客户戴上VR眼镜就能"走进"贵金属保管库参观;再比如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场景的深化,这些都可能成为银行营销的新战场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不过说到底,营销手段再炫酷,最终还是要回归服务本质。就像某位行长说的:"别总想着怎么把产品卖出去,多想想客户真正需要什么。"这句话,可能比任何营销技巧都值得银行人记在心里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