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网络贷款诈骗?这些套路你必须知道
27
2025-05-19
哎,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?明明看到商品标价写着100块,付款时却要多掏13块钱。这时候老板可能会告诉你:"这是不含税价,税要另外算的"。别急,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含税价和不含税价的门道。其实说白了就是商品本身价格和加上税款后的总价,但这里头藏着不少容易踩坑的地方。比如说,商家要是故意混淆这两个价格,咱们消费者可能就得多花钱。不过别担心,看完这篇你就知道怎么快速换算,还能在购物时多留个心眼啦!
先说最基础的,这俩价格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没有把税款包含进去。打个比方,就像你去超市买零食,货架上的标价如果是不含税价,那结账时就会突然"长胖"一圈。不过现在很多商家为了省事,都直接标含税价了。但要是碰到需要开发票的情况,这个区别可就重要了。
咱们用最常见的13%增值税率来举例子。比如说,某件衣服标价226元(含税),那它的不含税价是多少呢?套用公式的话,就是226 ÷ 1.13 200元。反过来,要是知道不含税价是300元,含税价就是300 × 1.13 339元。不过要注意,现在有些行业用6%、9%的税率,具体得看商品类型。
这里有个容易搞混的点:开发票时显示的金额其实都是不含税价。比如说你买了113块的东西,发票上会分成100块的不含税价和13块的税款。这个设计主要是为了方便企业做账,普通消费者可能不太注意这些细节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现在很多网店会玩文字游戏,把不含税价标得特别显眼。比如某电子产品标价"仅需799元!",结果结账时才发现要交13%的税。这种情况虽然不算违法,但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误解。所以咱们在下单前,最好多问一句:"这个价格含税了吗?"
还有两种情况要特别注意:
国家调整增值税率的时候,这个含税价和不含税价的换算就会变得特别关键。比如说2019年增值税从16%降到13%,当时很多商家就闹出过纠纷。有的商品明明应该降价,但商家只是把税率调低,保持含税价不变。这时候实际的不含税价其实是偷偷涨了,这种操作虽然合法,但确实有点不地道。
作为消费者,咱们可以记住这个规律:当税率下调时,含税价应该跟着降,否则就是商家在变相涨价。比如说原来100块不含税的商品,税率16%时卖116元,税率降到13%后应该卖113元才对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遇到打折促销的时候,这个价格换算就更复杂了。比如说"满300减50"的活动,这个300元指的是含税价还是不含税价?这时候要仔细看活动细则。有些商家会把折扣算在不含税价上,这样实际优惠会缩水。
还有个冷知识:二手商品交易一般不涉及增值税,所以标价通常就是含税价。不过如果是企业转让固定资产,那又得另当别论了。这些细节平时可能用不上,但关键时刻能帮你省不少钱。
最后提醒大家,不管是网购还是实体店消费,养成保留购物小票的好习惯。万一遇到价格纠纷,这些凭证就是咱们的"护身符"。毕竟搞懂了含税价和不含税价的算法,咱们花钱才能花得明明白白不是?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