征信废了还能借到钱的平台有哪些选择?
6
2025-05-16
哎呀,每次看到财务凭证上"收""付""转"这些字眼就头大?别慌!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让新手会计直挠头的问题。其实呢,区分这三种凭证就像认人一样,看准关键特征就能门儿清。记得刚接触那会儿,我也总把转账凭证和付款凭证搞混,后来才发现只要抓住几个要点,再复杂的账目都能理得明明白白。下面就跟大伙儿分享些实用的小窍门,保管你看完就能用得上!
咱们会计做账啊,就像给每笔钱办身份证。收付转凭证说白了就是三种不同类型的"身份证",各自对应特定的资金流向。收款凭证专门记录钱进账的情况,比如客户打款、股东注资;付款凭证管的是钱出去的事,像发工资、付货款;转账凭证就比较特殊,处理的是不涉及现金的账务,比如银行间的资金划转。
这里说个真实经历,去年帮朋友公司理账时,发现他们把设备折旧的账做成了付款凭证。其实啊,这种既没现金流出也没流入的情况,就该用转账凭证。要避免这种错误,咱们得掌握下面这三板斧:
第一招看业务类型:凡是涉及现金或银行存款变动的,先排除转账凭证。比如销售回款肯定用收款凭证,而银行间的定期转存就该用转账凭证。
第二招查凭证编号:正规企业的记账系统都会自动生成带前缀的编号。有次查账发现"付字第025号"的凭证竟然是收入,明显是系统录入错误,这才及时纠正过来。
第三招盯金额流向:收款凭证的金额肯定在借方,付款凭证则在贷方。转账凭证就比较有意思了,借贷方金额必须相等,像内部往来的账务处理就是这样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刚开始接触收付转记凭证时,我也犯过不少低级错误。有次把客户支票背书转让当成付款凭证,其实这应该算转账业务。这里总结几个常见雷区:
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代收代付业务,这类业务最容易混淆凭证类型。比如帮合作方代收的货款,虽然钱经过咱们账户,但本质上属于其他应付款,这时候就该用转账凭证而不是收款凭证。
当你能熟练区分基础类型后,可以试试更高阶的判断方法。比如说看会计科目搭配,收款凭证常跟"现金""银行存款"的借方科目搭配;付款凭证则相反,这些科目出现在贷方;转账凭证压根不涉及这些科目。
再比如关注原始单据,收款凭证后面通常会附银行进账单、收据;付款凭证会有发票、报销单;而转账凭证多是银行回执、对账单这些。有次就是通过比对原始单据,发现了重复入账的问题。
说到这儿,不得不提电子记账系统的辅助功能。现在很多财务软件能自动识别凭证类型,但也不能完全依赖。有次系统把利息收入误判为转账,幸好人工复核时及时发现了。
举个最近遇到的例子:某公司收到客户电子承兑汇票,会计新手直接做了收款凭证。其实呢,承兑汇票属于应收票据,正确的做法是先做转账凭证记录票据增加,等兑现时再做收款凭证。
再比如固定资产折旧,这个既不涉及现金也不影响银行存款,必须用转账凭证。但很多新人会误以为是费用支出,做成付款凭证,这就闹笑话了。
碰到外币业务时更要注意,收付款凭证要同时记录原币和本位币。有次处理美元收款,新手会计只记了美元金额,忘记换算人民币,差点导致汇率差异没体现。
还有多借多贷的复杂分录,这时候要特别注意凭证类型的选择。原则上只要涉及现金/银行存款科目,就要优先确定收付款凭证,哪怕其他科目有多个借贷方。
最后提醒各位,每月底记得做凭证类型核对。把收付款凭证的合计数与现金日记账、银行对账单比对,转账凭证则要与相关科目余额表对照,这样能有效避免错用凭证类型的情况。
看完这些是不是觉得清楚多了?其实收付转记凭证的区分就像学骑自行车,开始可能摇摇晃晃,但掌握要领后就能得心应手。下次做账时,不妨先停下来想想这三个问题:这笔业务动现金了吗?钱是进还是出?有没有实质资金流动?把这几个问题搞明白,保管你凭证类型再也不会选错!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