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银行贷款利率最新调整,普通人该怎么选?
5
2025-05-12
说起高利贷啊,很多人脑子里立马蹦出"驴打滚""九出十三归"这些老话,但真要问现在法律怎么界定,可能就有点犯迷糊了。你知道吗?其实现在判断高利贷有个具体标准,就是看年利率有没有超过四倍LPR(贷款市场报价利率)。比如说现在一年期LPR是3.45%,那四倍就是13.8%,超过这个数就算踩红线了。不过啊,这里头还有些特殊情况,比如有些网贷平台会玩文字游戏,把服务费、管理费这些七七八八的费用单算,这就要咱们擦亮眼睛好好算账了。
2020年最高法出了新规,把民间借贷的司法保护上限从早年24%、36%两档改成了四倍LPR。这个改动让很多老观念需要更新了。比如说去年八月借的钱,按当时的LPR算四倍是14.6%,到今年要是LPR降了,那这个标准也跟着降了。不过有个例外情况,要是金融机构的贷款,像银行消费贷啥的,还是按24%的旧标准来。
不过这里要提醒大家,这个LPR每个月20号会更新,所以算数的时候记得查借款当月的报价。要是借了五年期的贷款,那得看五年期LPR的四倍,这个数一般会比短期的高些。
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套路,我给大家列几种:
上图为网友分享
最近还遇到个真人真事:小王在网贷平台借了2万,合同写年利率12%,但放款时先扣了2000服务费,实际到手1.8万。这么一算,实际年利率直接飙到22.2%,比明面上的数字高了将近一倍。
这里教大家几招防身术,都是血泪教训换来的经验:
有个读者跟我分享过,他发现某平台收的利息超标后,直接拿着银行流水和合同复印件找平台理论,最后对方乖乖退了多收的利息。所以说啊,该较真的时候就得较真。
虽然法律在不断完善,但高利贷为啥屡禁不止?这里头有几个深层原因:
记得去年有个做餐饮的老板,为了周转借了周息5%的高利贷,结果三个月滚到50万债务。后来还是靠录音证据和转账记录打赢官司,但要是不懂这些法律知识,可能就被坑惨了。
要是已经借了高利贷,千万别慌。根据民法典第680条,超过四倍LPR的部分可以主张无效。实际操作中可以这么做:
有个案例特别典型:老张借了10万,约定月息3%。按现在标准算,合法月息应该是1.15%。老张还了半年后才发现超标,最后通过诉讼要回了多付的1.1万利息。
说到底,防范高利贷的关键还是提前预防。借钱前多问几个为什么,算清楚实际成本,签合同别怕麻烦。毕竟咱们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,对吧?最后提醒下,要是真遇到搞不懂的借贷问题,千万别自己硬扛,及时找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才是正道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