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黑户口子论坛贷款渠道风险与应对指南
4
2025-05-05
说到毛利额啊,可能很多刚开店的小伙伴都有点懵。其实啊,这个计算没你想的那么复杂!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,毛利额到底怎么算。别被那些专业术语吓到,说白了就是收入减成本的事儿。不过要注意哦,这里说的成本可不是你进货花的全部钱,具体哪些该算进去,待会咱们展开细说。对了,算清楚这个数对咱们调整商品定价、优化库存管理都特别重要,特别是现在生意难做,可别让糊涂账吃掉利润!
先别急着按计算器,咱们得把概念理清楚。有次我去朋友开的奶茶店,看他拿着进货单发愁:"这月卖了2万,进货花了1万5,这算赚还是亏啊?"我当时就笑了,这就是典型的把销售额当利润。其实啊,毛利额销售额-直接成本,这里的关键是直接成本四个字。
咱们用服装店举个栗子。小王上个月卖了80件卫衣,每件售价199元,总销售额就是199×8015920元。重点来了!直接成本包括:
这时候直接成本应该是(85+2+8)×8095×807600元。那毛利额就是15920-76008320元。不过这里有个思考过程:快递费到底算不算?如果是同城自提的顾客,这部分成本就能省下来对吧?所以实际计算时,咱们得根据具体情况调整。
有次看到个餐饮老板这样算账:把厨师切菜时用的保鲜膜都算进直接成本。这明显是过度细化了!像这种消耗量极低的物料,建议按月打包计算,没必要精确到每份菜品。再比如说,很多新手会漏掉损耗成本——仓库里过期的那批饼干、运输中摔碎的玻璃杯,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损失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我见过最夸张的案例:有个卖生鲜的老板娘,把夏天开空调的电费都摊到商品成本里。这完全是混淆了成本类型!咱们要记住,只有直接产生、可明确追踪的费用才能计入,其他的归到运营费用更合理。
算清楚毛利额之后能干啥?举个真实例子:老李的便利店原来主要卖15元以上的进口零食,后来发现毛利额反而不如5块钱的矿泉水。为啥?因为矿泉水的周转率超高,虽然单件利润低,但架不住天天卖断货啊!通过对比不同商品的毛利额,他果断调整了货架布局。
当你已经熟练掌握基础算法后,可以试试动态毛利额计算。比如奶茶店在冬季推热饮套装,把原本单独卖的杯套和暖手宝打包销售。这时候要特别注意:
有家书店老板的骚操作特别有意思:他把滞销书和畅销书打包,用"盲盒套装"的形式出售。结果滞销书的处理成本变成了正收益,整体毛利额反而提升了23%!
上图为网友分享
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自动计算工具,不过咱们手工算几次反而更清楚逻辑。推荐先用Excel做个简易模板:
商品名称 | 销售量 | 售价 | 单位成本 | 毛利额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卫衣 | 80 | 199 | 95 | 8320 |
牛仔裤 | 50 | 299 | 120 | 8950 |
填完数据后,用SUM公式自动汇总,比用计算器一个个敲方便多了。对了,记得每个月要核对库存数据,避免出现"账上有货实际没货"的乌龙事件。
碰到退换货怎么办?这里有个真实案例:某网店做活动时毛利额算得好好的,结果因为退货率高达30%,实际到手的钱直接打七折。所以建议大家在计算时预留5%-10%的弹性空间,特别是做服装、电子产品这些退货率高的品类。
还有季节性波动的问题。像卖电暖器的店铺,冬季毛利额可能是夏天的3倍。这时候就要学会分时段核算,别把全年数据混在一起算,否则根本看不出真实经营状况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最后透露个行业内幕:真正会算账的老板,都在盯着边际毛利额。就是说每多卖一件商品,实际能带来多少利润。比如咖啡馆推出第二杯半价活动,虽然单杯毛利额下降,但通过提升销量,总体毛利额反而增长。这种动态平衡的玩法,才是赚钱的最高境界!
说到底啊,毛利额计算就像给生意做体检。定期算一算,哪里赚钱哪里出血门儿清。下次再有人问你赚不赚钱,直接把算出来的数字拍他脸上,绝对比"大概可能也许"有说服力多了!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