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网贷放水口子?解析低门槛网贷的风险与识别方法
3
2025-05-04
最近老有人问我,农村信用社和农商银行是不是一家啊?这问题乍一听好像挺简单,其实仔细琢磨还真有点门道。我特意翻了资料,还问了在银行工作的亲戚,发现这里头藏着不少老百姓不知道的事儿。比如说吧,有些地方明明挂着信用社的牌子,实际上早就改成农商银行了;可有的地方虽然叫农商银行,服务模式还是老信用社那一套。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俩机构到底啥关系,顺便扒一扒它们这些年都经历了哪些变化。
要说清楚这事儿,得先回到二十年前。那时候全国遍地都是农村信用社,门口那绿底白字的招牌特别显眼。我小时候跟着爸妈去存压岁钱,柜台上方还挂着"服务三农"的红色横幅呢。不过啊,2003年国家出了个文件,说要搞股份制改造,这下可把不少信用社给整懵了。
这么一折腾,全国3000多家信用社里,有将近八成已经改头换面成了农商银行。不过你发现没?有些偏远山区还是保留着信用社的老牌子。我二舅他们村就是这样,问银行的人为啥不改名,人家说这叫"因地制宜"——反正服务内容差不多,改个名还得花好几万做新招牌呢!
上图为网友分享
虽说现在很多农商银行前身就是信用社,但这两者还真不能完全划等号。去年我去县里办贷款就深有体会,同样是申请农户小额贷,农商银行的手续明显更规范,审批速度也快得多。柜台小哥跟我透露,改制后他们接入了央行征信系统,这点老信用社就做不到。
再比如说存款保险这事儿。前阵子隔壁村王大妈还担心,听说农商银行的存款有50万赔付保障,信用社是不是就不保险了?其实国家早就规定,只要是正规金融机构,存款保险都适用。不过改制后的农商银行在风险管控上确实更严格,这点从贷款审批流程就能看出来。
要说变化最大的,还得数服务方式。以前信用社主要就是存取款,现在可不一样了。上周我去镇上的农商银行,看见大厅里摆着智慧柜员机,连七八十岁的老奶奶都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自己操作。更绝的是他们推出的"整村授信"服务,信贷员直接驻村办公,听说连农户家的猪圈都能当抵押物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不过也有老乡吐槽,说改制后贷款门槛变高了。这话倒是不假,我表弟去年想贷5万块买农用三轮车,因为征信报告上有次信用卡逾期记录,愣是没批下来。要搁以前信用社时期,找村干部做个担保说不定就能成。这事儿怎么说呢,有利有弊吧,风险控制严了,资金安全确实更有保障。
现在全国还有600多家信用社没改制,主要集中在西藏、青海这些地方。我跟在银保监工作的同学聊过,他说国家其实不搞"一刀切",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确实需要保留信用社的灵活机制。但大趋势肯定是向着现代化农村金融机构发展,这点从最近出台的乡村振兴政策就能看出来。
有意思的是,有些改制后的农商银行玩起了跨界合作。像浙江某地的农商行就跟电商平台合作,搞了个"农产品预售贷款"。农户还没播种呢,凭着电商平台的预售合同就能拿到贷款,这招可真是解了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。不过这种创新业务也不是没有风险,听说去年有家农商行就因为这类贷款坏账率上升,被监管部门约谈了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说到底,不管叫信用社还是农商银行,关键要看能不能真正服务好老百姓。下次你去办理业务的时候,不妨多问问工作人员,说不定能挖掘出更多实用的金融服务。毕竟咱们普通老百姓最在乎的,还是自己的血汗钱能不能存得安心,急需用钱时能不能贷得顺心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